<
t4b1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书之撩夫日常 > 第225章
    李一程道:“赵叔,时候不早了,咱们回去,我给你看看伤口。”

    赵永平抬头看看天,“是不早了,咱们先回去。”

    回到赵永平家,赵婶子又是泡茶,又是拿吃的。

    “明川,一程,我都听学谦说了,这次多亏了你们俩。唉!你赵叔当这个村长,好处没捞到多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可真不少!”

    赵永平瞪她,“能得到皇上的奖赏,我苦点儿累点儿也值得。”

    李一程咂舌,没想到赵永平居然有这么高的觉悟。随后又想,像村长这种官,没多少权力,也没多少钱,除了能得到些方便和村民们的尊重,确实没什么好处。

    但一个村子想要发展的好,却离不开一个好村长的带领。

    赵永平的能力先不说,起码他做事公平讲良心,也有带领村民们致富的心,这就很难得了。

    赵永平的伤口没有红肿,也不再出血,李一程给他换了包扎的布巾,又嘱咐了一番注意事项,说三天后再来。

    赵婶子对着他又千恩万谢了一番,走的时候往他手上塞了一布袋鸡蛋。

    李一程推辞不过,只能收了。

    回到家,刚刚十一点,刘春他们还没有回来,柔儿正在院子里洗菜。

    李一程下了车,曾明川把牛赶到后院去。

    家里修了浴室之后,院子小了将近一半,再把牛放在院子里显得特别局促,再加上天热,牛的味儿太大,牛被栓到了后院里。

    前院儿干净了,也没了味道。

    李一程进门,柔儿高兴的迎上来,“嫂嬷,你跟大哥回来了!我摘了黄瓜,茄子,还有西红柿,嫂嬷,中午吃西红柿炒蛋吧?”

    “好。”李一程笑着举起手里的布袋,“正好赵婶子送了鸡蛋,咱们中午炒西红柿!”

    曾明川习惯性的去厨房帮忙李一程做饭,他烧着火问道:“今天赵叔说的事儿,你怎么想?”

    第159章 【159】留下

    今天赵永平说,江来兄弟想要跟他们签卖身契,给他们家做家奴。

    曾明川没有当场答应,只说回来问问他们兄弟是怎么想的,其实这只是托词,他是想回来问问李一程。

    “我?我还是那句话,不想家里有奴仆。”

    李一程来自现代,人人平等的思想深入骨髓。

    收下刘春那是无可奈何,再收下江来和江往?他不想。

    成为他家的奴仆,江来和江往的命运便跟他和曾明川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跟曾明川一帆风顺还好,要是他们俩有什么变故,江来兄弟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两个傻孩子,怎么愿意给人家当奴仆呢?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再不好过,也比给人家当奴仆好呀!要知道,进奴籍容易,脱籍可难啊!

    曾明川虽然不知道李一程为何这么想,但还是尊重他的意愿。

    “等江来兄弟回来,我会跟他们谈一谈。”

    李一程点头,“嗯,告诉他们,不收他们做家奴并不是因为他们做的不好,而是不想他们以后后悔。”

    吃过饭,李一程让刘春在厨房里收拾,让柔儿去屋里休息,只留江来兄弟在堂屋里。

    江来和江往对视一眼,心里忐忑,东家要跟他们说什么?不会是不要他们了吧?

    看着两人的小脸儿变得煞白,李一程轻咳一声,开了口。

    “我听村长说,你们想来我家当家仆,你们要知道,我并不喜欢家里有奴仆,而且,入籍容易出籍难,你们是怎么想的?”

    “我们……”

    江来张了张嘴,“噗通”跪到地上,“李大哥,我们是真心想要成为您家的仆人……”

    江往见他跪了,也跪到他的身边。

    李一程皱起眉头,打断他的话,“你们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你们不要随便下跪!”

    听李一程语气不善,江来和江往连忙站起来,低着头,两只手局促不安的不知道放哪里了。

    江来抬头,怯怯的看着李一程,嗫嚅着道:“李大哥,是我们哪里做的不好吗?您说,我们改。”

    李一程叹口气,他的本意并不是这样。

    “你们在我家里做工这么久了,应该知道我跟明川是什么人。我不收你们做奴仆,不是因为你们做的不好,而是不想你们以后后悔。你们要是入了奴籍,就没有了人身自由,主家对你们有绝对的权利,能打能骂,即便是卖掉你们,你们也不能反抗。”

    李一程说话的时候,江来看向江往,江往也看向他。

    两人眼神交流了片刻,江往道:“李大哥,我们并不是一时冲动做出这个决定的。您知道吗?我们特别羡慕刘春,羡慕他能成为您家里的人。虽然只是家奴的身份,但我们知道,您肯定不会像其他老爷那样对待他。我们跟刘春一样无父无母,在这世上,像是浮萍一般,无依无靠。我们有福气,遇到了您这样的贵人,从不打骂我们,让我们暂时衣食无忧。但是以后呢?曾大哥秋闱得中,肯定要去盛京赶考,到时候你们走了,我们怎么办?”

    这俩孩子居然想的这么远?

    曾明川也很震惊。

    “我们即便要离开望山村,可地带不走,还是需要你们来种,你们怕什么?”

    江来道:“曾老爷让我们继续种地,我们求之不得,只是……一年两年你们不回来,不会有人说什么,可年数多了呢?恐怕会有人生出别的心思来,会说我们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我们卖身给曾老爷,我们就是曾家的人,在这里待多久都是名正言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