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莎莎爸妈和他们的老伙伴因为以前的工作,对政府做的这个决定倒是看得明白,一人一句地给大哥分析修旧路、以及富华村发展起旅游后对他们的好处。
开车的大哥心想,政府也不是有钱没处花乱修路,肯定是因为修路能带来好处才修的,只是在整体利益之下,总会有人因此而吃些亏。改革与发展具体落到每个人头上,对有些人来说是机遇,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利。但他也不争辩,车上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
“七月份来的时候这还是块空地呢,现在又建了个酒店,还有,那牌上写了什么?”翻出眼镜戴上,再走近一些,“富华村旅游咨询点,旁边还挂了个牌,美丽富华旅游有限公司。嚯,还搞了个公司。”
一帮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凑过去开着门的一楼咨询大厅了解,这个旅游公司的业务范围还挺广,什么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绿色生活等都有。
里面只有个妇女同志在搞卫生,见他们像是来游玩的,就提醒他们去对面酒店办入住拿旅游指南,“咨询点还没用起来,这里刚装修好,气味大。”
一帮老人道了谢就转去对面的富华酒店,而富华酒店对面则是刚建好的富华宾馆。知情人不说,外来的游客也想不到这两家店的老板是同一个。
一个走平价路线,一个走高端路线,这生意算是让陈明生给做明白了。
周莎莎和同事办了入住把行李拿上去放好,就直接去找陈霖了。
她爸妈他们都来过好几次了,说不定他们对富华村比她还熟,周莎莎根本不担心她爸妈他们在这玩不好。
跟着来的同事有些羡慕,“你爸妈退休了就轻松了,我哥孩子还小,只有我爸妈有空帮忙带,以后孩子读书了还得接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闲下来过过自己的日子。”
虽说都是在市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也不是谁家都能像周莎莎家条件这么好,而且周莎莎还是独生女,她今年快三十了还没结婚,她爸妈不用操心带孩子的事情,手里还有退休金,他们的日子当然过得轻松。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她爸妈也羡慕别人家有孙子孙女可以带呢。
所以,同事的话她听了就当耳旁风,没发表自己的意见。
电话这时候响了起来,周莎莎看了一眼,接通后直接道:“我现在快走到你家了。不用,不用接,几分钟就到了。”
同事惊讶地看着她,“莎莎姐,你在村里有认识的朋友啊?”
同事是上个月才来市日报社实习的研究生,平时是跟着周莎莎学习,这次是第一次跟周莎莎外出到底下村子做采访,对周莎莎和富华村的渊源完全不知情。
周莎莎就和她说来过几次做采访,和村里的陈霖算是朋友,然后又把陈霖是谁给介绍了一遍。
“哦对,陈霖大学也是学的新闻专业,和你大学学的一样。你本科是在海市读的对吧?陈霖也是,不过和你不是一个学校。”
才说完陈霖当初怎么找上她来富华村做报道的,陈霖已经迎面过来了,“我还打算去镇上接你呢,没想到你人已经到了。”
“不用,我爸妈和几个叔叔阿姨顺路过来玩,你开车去接我也带不了那么多人。”周莎莎介绍跟着来的同事,“这是我们单位刚来的同事,林安安。”
林安安?陈霖往周莎莎旁边一看,对上一个激动地直跟她挥手的熟悉面孔,有些惊讶,“是你啊!”
“对啊!是我啊!”来见的人是曾经见过的陌生人,有种神奇的宿命感,林安安立刻恢复了原本的活泼性子。
周莎莎看看陈霖,又看看林安安,“你们认识?”可是林安安来这实习是因为她姐夫是单位里的领导,这还是第一次来兴市,她实在想不通这俩人怎么会认识,难道,“你们大学时见过面?”不然她也想不到是为何了。
陈霖笑道:“我大学毕业回来时和她在一个车厢,现在是第二次见面,没想到还能见到。”
见到林安安,好像从脑海里抓到了一个“真相”,但她现在怎么都想不出来是什么的真相,也没理清这个真相是什么。只当自己是想多了。
林安安也觉得缘分实在奇妙,谁能想得到呢?
她现在想大声地笑,她可没忘记当时在车上陈霖刚开始把她当贼一样防呢,也不搭理人。谁能想到啊?!她们居然还有见面的时候!
“先来家里坐坐,村长和村支书他们还要一会儿才能过来。”陈霖边带人进屋,边和林安安做了个正式的自我介绍,“你现在是到兴市工作了吗?”
“还不是,我研究生还没毕业,现在在实习。”林安安悄悄地观察小院里外的布置,去到后院,被陈霖塞了杯子和水果,桌上的零食又推到了她面前,林安安笑了,“刚刚来的时候莎莎姐和我说了你毕业回来做的事情,真神奇啊。”
自从和陈霖见面到现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她的脑海里就是一连串的“真神奇啊”。
她真的没办法把莎莎姐口中的陈霖和她四年前在火车上遇到的小姐姐划上等号。她以为陈霖应该是雷厉风行、性格强势的,但她在火车上见到的小姐姐是斯文内秀的。
“陈霖姐你怎么会想到要回来村里种红心火龙果呢?”海市大学新闻专业毕业,要进到电视台或者日报社这些单位还是很对口的吧,实在不行还能去其他单位的宣传部门,兴市在四年前没从县改为市时,那会儿应该不至于大学生泛滥吧。
<a href="" title="二十来岁" target="_blank">二十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