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4b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51章 再平西南夷,刘志崩
    洛阳。

    顾熙自是不会看着大汉持续衰弱,眼看着刘志没有让自己入朝的心思之后。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相继思考出了几个赈灾方略。

    顾熙在这方面的造诣确实极深。

    昔年赈灾的经验可不是吹出来的,那段时日他可是兼顾天下各地。

    虽然如今流民不断,但自是还比不上当初的九州大灾。

    刘志虽然没有让顾熙入朝的心思,但是对于这些东西自是重视。

    可又能如何呢?

    赈济流民不利的根本原因是大汉吏治发生了变化。

    在当前的这种时代内,若是想完完整整的将朝廷制度施行于地方,那就必须要保证吏治上的清明。

    赈济流民的油水实在是太大了。

    昔年顾熙赈灾时便是紧紧盯着这一点不放,才能稳住局势。

    如今又岂能竟全功?

    但这个问题并不是如今的顾熙能够解决的了。

    自他当年离朝的那一日起。

    他的声望便会持续降低,而随着与他相连最深的一批大臣接连逝去。

    再加上“圣眷”的转移。

    那就注定会造成当今的这种局面。

    当然,民间百姓对于这件事的反应确实是极为的大。

    朝廷不用顾熙可谓是让很多人都极为的失望。

    对于四方的百姓们而言,所有人都相信,只要顾熙出面那他们就不会再过如今的这种日子了。

    这可是他们父辈乃至于祖父辈传下来的传说啊。

    他们怎么可能会不相信?

    可越是如此,刘志的心意就坚定。

    当然,他亦懂得绝不能逆天下人之心。

    而恰巧就在此时,西南夷再次反叛的消息被送来了洛阳。

    而刘志这一次更是直接召见了顾熙。

    北宫。

    顾熙缓缓踱步而来,眼神如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太傅。”

    还未等顾熙行礼,刘志便急忙起身,快步走到顾熙身前,伸手将他扶起,“太傅年事已高,还让您步行入宫,实乃朕之过错。”

    “传朕旨意,日后太傅入宫,可乘车而行。”

    顾熙面无表情,并未回应刘志的这番话,而是直截了当地问道:“陛下可是想让老臣出战西南夷?”

    刘志微微一怔,脸上随即浮现出一抹笑容:“朕就知道,终究还是瞒不过太傅。”

    “太傅。”

    “朕记着您昔日于先景平帝时,曾伐过西南夷。”

    “鲜卑南匈奴等蛮夷皆畏您如虎。”

    “朕以为,这西南夷也定是如此。”

    “不知太傅.”

    他虽未把话说完,但其中之意,不言而喻。

    “老臣愿出征。”顾熙毫不犹豫,语气坚定。

    自始至终,他的表情都未曾有丝毫变化,似乎早就已经想到了这些。

    “好啊!好啊!”刘志连连点头,脸上笑意更浓,“有太傅带兵,朕心安矣。”

    “朕定会于洛阳之内摆酒,等待太傅凯旋,届时.”

    话未说完,顾熙那苍老却沉稳的声音便打断了他。

    “老臣只希望自己死在战场上。”

    刘志一愣,表情瞬间凝固。

    顾熙朝着他拱手一礼,不再多言,转身缓缓离去。

    他又怎会看不出刘志的心思?

    权力,终究会改变一个人。

    昔日的刘祜如此,如今的刘志亦是如此。

    望着顾熙渐行渐远的背影,苏康赶忙凑上前,忿忿不平地说道:“太傅岂能如此不尊陛下。”

    “罢了,罢了。”刘志此刻竟全无往日的怒气,只是深深叹了口气,“太傅于社稷有功,不同于旁人。”

    苏康表情瞬变,赶忙低下头:“老奴失言,请陛下责罚。”

    刘志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凝视着宫门,喃喃自语道:“若是太傅此次当真能死在战场之上。”

    “朕愿赐金缕玉衣。”

    “让他的丧事不下于昔年的忠武侯。”

    他的眼神极为复杂,落寞与期待交织其中。

    苏康听闻,身体不禁一颤。

    金缕玉衣在大汉可是唯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啊!

    但想着顾熙的功劳。

    他却又无话可说。

    ——延熹十四年,四月。

    已经七十六岁高龄的顾熙,再出洛阳。

    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遍天下各地。

    刘志此举,的确成功转移了四方流民的矛盾。

    其实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很简单的。

    只要给他们留下一丝希望,他们便能够坚持下去。

    最关键的是,对于这些流民而言。

    他们不会去担心顾熙到底会不会死在战场之上。

    人都是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

    在他们心中,顾熙就是上天派下来的神仙。

    如今还没有帮他们解决掉生死难题,那顾熙便一定不会离世。

    在这样的情形下,尽管四方流民日益增多,却并未出现大乱。

    虽说朝廷中的宦官愈发胆大妄为。

    但他们也并非毫无头脑,懂得给百姓留一线生机,不至于将流民逼至绝境。

    可这四方的流民对于顾熙而言,意义就不同了。

    他可是从大汉最巅峰时期走到今天的。

    见证过曾经的辉煌,才明白如今的衰败。

    最关键的是——

    他再次统兵的消息传的要比他赶路快的多。

    这一路上,总是有特意为此而来的难民,于四面八方朝着顾熙的马车跪拜。

    甚至有大胆者更是能于四方大喊。

    “太傅,您救救我们吧。”

    “顾公救救我们吧,我们全家要活不下去了。”

    “仙人.我的儿子死了,我不能再没有孙子了,他是我们家的独苗了,您救救我们吧。”

    “仙人.我们家对稷神的祭祀从未停过,仙人..救救我的孩子吧。”

    “.”

    声声哀嚎声从大汉四地响过。

    顾熙整个人愈发沉默寡言。

    自此之后,他每每路过一地便会多做停留,以威慑此地官员大族。

    这确实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很显然这治不了根本。

    以当今的局势,朝廷的中军自然是不可能再被动用了。

    顾熙唯有调州郡之兵来打这一仗。

    不过顾熙的威名,甚至就连对外族都还有用,又何况于西南夷?

    邛都。

    顾熙这一次甚至都并没有直接率军而动。

    他只是派人前去送消息。

    想请当代哀牢王、邛都王、滇王这几个部落首领前来相聚。

    若是换做其他人的话,此事自然是不可能的。

    ——但这可是顾熙!

    如今的他于蛮夷部族之内的传说极多。

    这些个部落之中都说他有“操控人心之能。”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会被他看穿心中所思,并且加以利用。

    这都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传说。

    无人不信。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三个部落首领竟然真的来了。

    在见到顾熙之时。

    三人虽然看上去凶神恶煞,但眼神之中却都是露出了一丝丝的畏惧。

    “太傅,您都这般年纪了,为何还要外出统兵?”

    当代邛都王一脸不解,脸上甚至流露出一丝绝望之色。

    其实他想问的是“你怎么还不死?”

    但是他有些害怕。

    顾熙如今的气势确实是有些骇人。

    虽满头白发,脸上皱纹密布,但却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再加上那些流传的传闻,由不得他们不畏惧。

    其余二王也是立刻点了点头,表情都是极为复杂。

    顾熙并未直接回应,只是指了指四周的席子,淡淡地说道:“坐。”

    三人愣了一下,本能相互对视。

    再怎么样他们都是部落首领。

    既来都来了,又岂会连坐都不敢?

    对于他们三人而言。

    顾熙就根本不可能使用这种手段就杀了他们,不然的话会引起更大的反叛之心。

    三人纷纷落座。

    顾熙看着他们,微微一笑,终于是回答起了他们的疑问:“若非你们反叛,我又何须统兵?”

    “说说吧,你们为何造反?”

    自始至终,顾熙的语气都极为平静,仿佛在谈论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但哪怕是面对这般轻视。

    这三个部落首领都没有半点的愤怒。

    闻言,他们只是对视了几眼之后,便纷纷开言。

    “哼!你们大汉欺我等太甚!”

    “太傅可还记着昔年与我祖父立下的约定?这些年来大汉何故违约,于我部族之中横征暴敛?”

    “不错,这些年来大汉官员横征暴敛,欺我族太甚!”

    “他们还轻视我族之神。”

    “.”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这几年来的不满。

    简单来说,就是这几年来大汉的官员愈发过分,导致他们活不下去了,不得不联合造反。

    其实这就是这些蛮夷经常反叛的根本原因。

    昔年前来平患之时,顾熙便已经察觉到了这点。

    所以制定出了更为合适的制度。

    这些年来都没出过什么乱子。

    直至最近几年,这个制度平衡渐渐被打破了。

    顾熙听得十分认真。

    顾熙听得极为认真,待三人说完,他微微点头:“尔等可带部族退去,此事我会为你们主持公道。”

    “从今以后,只要我还在世。”

    “一切仍如昔日之约。”

    他的表情依旧平静如水。

    听了这话,三个部族首领皆是眉头紧皱。

    顾熙见他们不说话,再次问道:“怎么?尔等可是想与我动兵?”

    三人就如同本能一般,瞬间回避开了他的眼神。

    邛都王犹豫了一下再次开口问道:“太傅此言当真?”

    “我从不虚言。”顾熙斩钉截铁地回答。

    三人听后,皆是松了一口气。

    终于是做出了决定。

    旋即纷纷起身,用各自的礼节朝着顾熙一拜。

    “好,既如此,我们便相信太傅。”

    说罢,三人相继离去。

    顾熙自不会食言,随后他便依次赶赴了距离三个部落最近的州郡。

    或许是一路上听闻百姓的疾苦,心中愤怒难平。

    这一次,顾熙爆发了。

    于三郡之地,他将此事调查的清清楚楚,随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整治。

    将横征暴敛于郡国作威作福的官员,全部缉拿。

    此事传播传播的极广。

    可谓是天下皆惊!

    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朝着益州的方向高喊仙人终于要救救百姓了。

    但对于洛阳的刘志而言,此事却称不上好事。

    洛阳。

    北宫之内。

    “为什么!”刘志猛地一拍桌案,表情扭曲,愤怒地嘶吼着,“他为什么还不死!”

    大战未开便劝退三部联军;身无实权却可整治地方官员。

    稍有动作,便会引起天下百姓关注。

    他最忌惮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顾熙的声望之高,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这个皇帝。

    其实刘志对顾熙还是有感情的。

    但皇权终究还是自私的。

    他不能去拿自己的皇权去赌未来。

    若是待他身死,后世的皇帝会如何?但凡根基不稳,便会有可能被士人将权力夺走。

    哪怕顾熙不会又能如何?

    亘古至今,出现过几个顾熙这种臣子?

    他岂能不去考虑这些?

    最关键的是,刘志忽然有些畏惧了。

    或许是因为过于沉迷于享乐,这两年来他亦是渐渐感觉到了自己身体愈发力不从心。

    ——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感觉。

    长期的享乐已经彻底掏空了他的身体。

    而他至今,却仍没有子嗣。

    没错,哪怕后宫规模足足高达万人,但刘志到现在却仍是没有子嗣。

    只有三个女儿。

    如今朝堂上已经对于此事已经是议论纷纷。

    这让刘志都不得不重视了起来。

    若是他当真突然出现意外。

    那这些年来他好不容易维持的朝堂平衡,注定便会被顷刻推翻。

    没了他这个保护伞的宦官。

    岂会是士人的对手?

    至于顾熙他可能会帮宦官吗?

    刘志有些慌了。

    除了让太医帮自己调养身体之外,他更是宣布改元“永康”,想从各个方面尝试养好自己的身体。

    但这一切却终究还是枉然。

    或许是因为心理作用的关系,刘志反倒是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

    他的脾气愈发暴躁。

    帮他调养的太医更是接连被处死。

    无论是宦官亦或是士人都再难以从他这讨到笑脸。

    就在永康元年六月,一道诏令再次从洛阳传到四方。

    ——召各地藩王子嗣入京。

    此事一出,可谓是天下皆震!

    这种旨意的信号实在是过于明显了一些。

    皇帝似乎不行了!

    与之前下相反,百姓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毕竟刘志不重用顾熙的举动,早就引起了百姓非议,纷纷称其这是在接受神罚。

    但庙堂群臣就不得不关注这件事了。

    当下,便有上奏称,应该立刻将顾熙召回洛阳。

    在如今的天下。

    皇帝崩殂顾熙摄政都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常识了。

    但刘志又怎么能答应呢?

    只要顾熙入朝,他竭力打造的政治平衡瞬间便会被打破。

    若是到时顾熙再出了意外。

    这些权力必被士人所夺。

    这是他不能接受之重。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志压下了所有声音,乾断独纲直接确立了太子之位。

    将解渎亭侯刘淑之子刘宏立为太子。

    并着手开始帮其积累根基。

    对于这件事,刘志确实极为有经验。

    时隔多年,他竟成为了昔日顾熙那般的角色,为刘宏这个太子保驾护航。

    这些年来可不是所有士人都在与宦官对抗,面对这种毫无根基的新太子,根本就没有人会拒绝。

    不过刘志却也并未忘记宦官。

    他并未将自己所重用的宦官再次交给刘宏,而是让刘宏自己培养。

    对于这一切,自是有人给顾熙送去书信。

    但顾熙如今尚在益州,岂能直接收到消息?

    且最关键的是,顾熙如今也不在乎这些了。

    似乎是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让顾熙开始思考造成如今局面的本质。

    他开始放慢脚步,开始观察各地的民情。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

    他想到了土地兼并。

    然后便想起了昔年光武帝、明帝等皇帝实行的度田政策。

    甚至还进而思考更为详细的计划。

    其中包括对大族的限制以及对百姓的帮助。

    他是想从根本上解决掉大汉的问题!

    这还未完,或许是因为考虑的太远,他竟是将昔年顾炜幼年时说的那句话给捡了起来。

    真正深入地思考起了此事的可能性。

    这可是天大的进步!

    顾易对此格外的震动,对于现代人而言,这点事自然不值得一提。

    但对于顾熙这种生活在历史局限性之中的人而言。

    能有这般思想上的跨越,就是难如登天!

    顾熙能救大汉吗?

    并不见得。

    无论是度田也好,亦或是后续他想的那些也罢。

    这种事都不是如今能够做到的了。

    但若是顾熙真的将此事提了出来,会不会让后续的制度发展产生巨变?

    一切都不得而知。

    但很显然,他现在做的这一切绝对会引起根本性的巨变。

    而就在顾熙还尚未赶回洛阳之前。

    就在永康二年,八月丁丑日;

    ——刘志崩于洛阳。

    太子刘宏继位,改元“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