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4b1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仙寥 > 仙寥 第7节
    其他村及不上胡村,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杂姓混居,面对官府的徭役赋税,没有反抗的余地。

    即使村里出了秀才,也只是向着一家一姓。

    当然,无论是胡村,还是附近其他村子,都没有举人。

    秀才是士,举人是官。

    秀才还可能受穷,举人则不可能穷,甚至一向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也有另一种说法,考举人难度太大。一般上万个秀才,一科只出几十个举人。几千个举人,会出几百个进士。

    所以举人考进士,远比秀才考举人容易。

    也有反面例子,如儒林外史的范进,考秀才考了几十年,而考中秀才之后,很快就考中了举人。

    如果在养生主没出现之前,周清肯定会一心一意想着考中举人,改变命运。

    现在他心里多了别样的想法。

    如何活得更久,追逐超凡和神秘,才是他内心最大的渴望。

    吃完午饭,午休之后。

    武教习来了。

    教习姓胡,名默。乃是一个瘸子,除开当村塾的武教习外,还在村里经营了一个铁铺。

    学生们显然更喜欢舞刀弄棒。

    木刀和木棒玩得不亦乐乎。

    这些只是热身,然后胡默才教他们正式要学习的内容。

    黑虎拳!

    黑虎拳虽然是拳法,主要作用是强身健体,真正的杀招只有一招,那就是“黑虎掏心”。

    周清在旁边观摩。

    牢牢记住胡默每一个动作,连呼吸节奏都记下来。只是发力的方式,光是看,很难看出名堂。

    “小周先生也想学武?”胡默虽然瘸了一只腿,可是走起路,依旧给人一种压迫感。

    但他对周清很是客气。

    周清先是见礼,“我身子不大好,想着能不能学一下胡教习你的黑虎拳,用来强身健体。”

    胡默笑道:“小周先生想学,我教你便是。我刚才打了一遍拳,你应该记住了一些,要不先打一下试试?”

    周清于是打了一遍黑虎拳,许多动作都不规范,但有模有样。

    这是他有意为之。

    如果一下子将动作原封不动打出来,肯定会太过惊异。

    饶是如此,胡默也赞许有加。

    三遍之后,周清基本上将黑虎拳的动作还原得八九不离十。

    这让胡默有些惊叹了,“小周先生有练武的潜力,不过听说你已经参加道试,而且练武开销不比读书小,不然可以试试去长州的武馆拜师,学得真正的本事。”

    长州是天南路的治所。天南路下辖三府七州,府州之下有上百个县。路则相当于后世的高官官为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

    经略安抚使相当于后世的巡抚或者总督。

    举子试便在长州举行,每三年一次,由安抚使亲自主持。

    前朝武人乱国,所以本朝读书人地位远远高过武人。

    秀才都可见三品官不跪。

    接下来,胡默又教了周清黑虎拳发力的方式,除却那一招黑虎掏心外,黑虎拳的发力技巧在周清看来,还不如虎戏系统简洁。

    只是没有胡默的提点,周清自然是想不到该这样发力的。

    隔行如隔山。

    有了跟胡默的交流,周清对练武这件事有了正式的认知。这对他接下来练习虎戏,很有帮助。

    胡默没有白教周清。

    他趁机还向周清请教了一些生僻字的含义。

    这是周清的强项。

    但周清还是很好奇,为何胡默请教的生僻字,多数和中医的基础理论有关。

    胡默得周清解答后,不由感慨,“难怪村老说你这次必中秀才。以往的我也请教过老先生,他对这些字的解答让我听得糊里糊涂的,小周先生这样解释,我便懂了。”

    他还摸了摸自己的瘸腿,长长叹口气,然后向周清告辞,准备回铁匠铺。

    村塾下午学武的课程,更像是体育课,开了头之后,后面根本就是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时间,难怪学生们喜欢。

    周清目送胡默离开时,还听到胡默低声自语。

    他只听到模模糊糊的几句。说什么,早知道那句话是这个意思,腿也不会练瘸什么的……

    “难道这位胡教习是练武练瘸的?”

    周清心里生出一个疑惑。

    他还以为胡默是参军过程受的伤。

    周清猜测胡默刚才问的那些生僻字,多半是什么练功的口诀。以前胡默估计请人问过,却没得到正确的解释,领会错了意思。

    “还好我练习的五禽戏是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不至于会练出问题。”

    想到练完五禽戏,身体里有一丝热气散在四肢百骸里,十分舒服,周清心里猜想,五禽戏怕还有些神秘的作用。

    只是他才开始练,真正的效果还没体现出来。

    “但是练武是三分练,七分吃。虽然我现在每天的午饭有着落了,可是要强身健体,远远不够。村塾的米粮还十天才能支取。看来得先熬过这十天。”

    周清暗自计较。

    他还有胡屠户送的酒,在家里藏着。拿去换粮食,怎么也够对付到十日后去。

    趁着天色还早,周清准备去砍点柴火带回去。

    他准备去村老家里借一把柴刀,然后问清楚哪里可以砍柴。

    正当周清打算行动时,胡屠户找了过来。

    “小周先生,你这是要打算去哪?”胡屠户提着一个布袋。

    周清于是说了打算。

    胡屠户笑道:“原来小周先生家里缺柴火,你跟我回肉铺,我送你一捆,正好还要拿点东西给你。”

    于是两人一路回城。

    路上交谈之后,周清才知道,原来村老听了他的课,午休时还找学生们问了问反馈,对周清第一堂课的教学十分满意。

    于是做主提前支了十日的粮食给周清,请胡屠户给周清送过去。

    胡屠户忙活一上午,也收好几头生猪,谈好价钱,后面自有手下的徒弟去结账拿猪。

    胡屠户话也说得明白,因为见周清教的不错,哪怕周清没中秀才,村里也愿意一直请他做塾师。

    胡村的民风彪悍,同时深知读书的用处,哪怕连童生都考不上,只要能读书认字,学一下算术,往后去城里,也能做个账房之类的活计,可不比在土里刨食强。

    而且这些年胡村感受很深刻,官府的加派一年重过一年,哪怕胡村抱团很紧,可也扛不住真刀真枪。

    村里人还是要多做打算。

    只要周清能多教出几个可以做账房的学生,对胡村来说,也算是没白请。胡屠户还给周清算过一笔账,做账房的好处不止在于能领工钱,还能知晓商家需要什么货物,以及具体价格。

    胡村背靠大山,又有田土,每年物产不少。

    知晓了这些商业信息,就能更容易找到买主,能尽量避免货物贱卖的事。

    这些经验,都是村里的老人们几十年如一日慢慢总结出来的。

    而且江州城商业繁华,正适合做这些事。

    胡村的人也是几十年前逃荒来到江州城外定居,多年来慢慢发展,才有今日的规模。

    到了胡屠户的肉铺,胡屠户叫妻子取出一个搪瓷碗,上面用纱布密封着。原来里面装着猪油。

    这是胡屠户送给周清的。

    周清自然十分感谢地收下。

    无论出着什么目的,胡屠户真帮了他不少。做人论迹不论心,等他后面宽裕,自当报答。

    拿着米粮和猪油回到家,还顺便背了一捆柴火。

    肉铺离周清住的地方只有一条街,所以胡屠户想派徒弟帮他把东西送上门,周清拒绝了。

    回到家里时,不少邻居看着周清提着米粮,背着柴火回来,倒是过来问了几句。

    周清一一回应。

    等关上门后,才松了口气。

    虽然邻里对他还是比较客气,可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任何出格的事,都会很快传出去。

    若是好话还行,如果被恶意中伤,也是百口莫辩的。

    何况周清想要练武,更需要一个宽敞的环境,读书同样需要安静,免受打扰。

    “居移气,养移体。”

    千百年来的总结之言,多少是有道理的。

    纵使心里生出许多期盼和计划,亦得先扎根眼下的现实。

    王海那边再没来找他,不知提学的态度有没有改变,这些事都是周清无法把控的。

    好在有了村塾塾师这份生计,周清心里便有了底。

    等他中秀才后,便第一时间将这间房子卖出去,那样手上会宽裕许多。

    这样一来,多少会对不住原身一家。

    “还请见谅,等我发达之后,一定会重修坟茔,替两位增光添彩。”周清对着灵位拜了拜。

    然后他才开始生火做饭。